無人機測量省時省人力 助測首置上車盤地型變化  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1/22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現時有14名測量師考獲英國民航處認可無人機操作資格。(梁偉榮攝)

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漸趨成熟,用途更廣泛,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自2013年起應用無人駕駛飛行系統技術進行各類測量工作,包括西灣路山泥傾瀉和舊安達臣道石礦場等地點。該部門表示,無人機出勤次數日益增多,由初期50多宗,增至去年的146宗。

香港每踏入雨季,不時都會發生山泥傾瀉,政府每年平均接獲約300宗山泥傾瀉報告。前年5月在西貢西灣路近西灣亭發生的山泥傾瀉,阻塞進出西灣村的山路,令11名村民及露營人士被困。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當日接到測量要求,翌日利用無人機對山泥傾瀉進行緊急航拍測量。

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自2013年起應用無人駕駛飛行系統技術進行各類測量工作。(梁偉榮攝)

土地測量師蔡濱解釋,由於該處山坡高度達150多米,若採用傳統的「步兵」測量方法,相信部分數據較難採集:

測量師當時只需一日的時間,便將無人機拍攝的航空照片,再透過電腦軟件製成空中全景圖和高清視頻,令工程師即時了解山泥傾瀉影響的範圍,從而製定初步紓緩措施的計劃。

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自2013年起引入無人駕駛飛行系統技術,協助工作人員在大範圍或地勢險要的地方進行各類工程測量。無人機除了提供山泥傾瀉緊急測量外,亦會為各類工程進行定期地形測量,包括用作「港人首置上車盤」 的舊安達臣道石礦場。

舊安達臣道石礦場正進行開挖工程。(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提供)

測量師在2013至2016年期間利用無人機,對位於觀塘的舊安達臣道石礦場作定期地形測量,由於該處屬大範圍的工程(面積佔地約86公頃、即相等於60個標準足球場),加上地勢險要,署方估計若以傳統人手方式進行一次測量至少需時2至3星期,蔡濱表示,引進無人機後測量工作效率大大提升,更可協助工程師觀察地形的變化,進行開挖工程。 

無人機無疑令測量工作更靈活及快捷,不過蔡濱坦言,無人機仍有它的限制:

無人機主要功能是航空照片製作3D模型,只能在可拍攝的地方提供數據,但若在叢林、等地方進行地型測繪工作,就需要傳統的「步兵」測量方法才能收集數據。

測量師現場示範如何使用無人機進行空中測量。(梁偉榮攝)

前年5月在西貢西灣村發生的山泥傾瀉。(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提供)

土木工程拓展署測量部由2013年起至今,已斥資約200萬購入8部無人機,有4部屬四軸無人機,每部約1.4至4.9萬元不等;另外4部屬六軸無人機,其中一部價值約100萬元的無人機配有激光雷射掃描器,以備緊急測量之需 。

測量部的無人機隊,現時由14名考獲英國民航處認可無人機操作資格的測量師組成,鑑於近年應用無人機次數增加,由2013年出勤約50次,至去年已有3倍的增長,土地測量師吳子健透露,未來一個月測量部將添置1部無人機,協助工作人員在嚴苛的環境如風雨等情況下進行地形測繪的工作。